从外部来看,2009年世界经济形势将更加严峻复杂,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可能继续增多。
一是世界经济下行已成定局,外部需求可能进一步减弱。目前美国次贷危机已演变为“百年一遇”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尽管发达国家和许多发展中国家推出了稳定金融秩序,刺激经济增长的措施,但全球市场信心的恢复、体制和结构问题的解决需要一个过程。特别是美国房地产市场还没有止跌回稳迹象,次贷问题仍有可能恶化,使更多金融机构的不良信贷浮出水面,金融市场动荡局面仍将持续一段时间。许多机构预计,2009年可能成为近年来世界经济贸易最为低迷的一年,不确定不稳定因素也会继续增加。11月6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将2009年世界经济增长预期进一步下调至2.2%,发达国家整体下降0.3%,将是二战以来首次出现下降,其中美国下降0.7%,欧元区下降0.5%,日本下降0.2%。世界经济增长放缓不可避免地拖累国际贸易增长。
二是国际市场竞争更加激烈,贸易保护主义威胁增大。与1997年发生在亚洲的金融危机只影响部分市场不同,这次美欧等发达经济体陷入金融危机,影响到了全球贸易的稳定运行。预计2009年不仅世界贸易量增长将因经济下行而显著放慢甚至停滞,而且由于一些金融机构倒闭或被收购、接管,部分国家或地区信用恶化和萎缩,进出口贸易中的履约风险和结算风险将进一步增大。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得多哈回合取得突破的前景更加黯淡。国际贸易进一步萎缩,必将加剧国际市场激烈竞争,许多国家和地区经济增长放缓、失业率上升,可能采取更为保守的贸易政策和措施,全球范围的贸易保护主义威胁增大。尽管各主要经济体之间存在着加强经贸合作、共度难关的要求,但是未来的国际贸易环境仍不乐观。
三是金融市场仍将持续动荡,国际市场原油等大宗商品价格可能大幅波动。近期,由于市场信心动摇,全球需求减弱,国际市场初级产品价格普遍下跌。这将有利于中国扩大进口,减轻进出口企业持续上升的成本压力。但是,国际初级产品市场与金融市场的关系越来越密切,金融市场的动荡必然引发商品市场价格波动。加上初级产品市场高度垄断,如近日石油输出国组织提出调减石油产量,以维护国际市场原油价格。同时,各国政府向金融市场大量注资、美元汇率走势不定等因素都将加剧国际商品市场价格波动。此外,地缘政治因素也可能引发国际市场初级产品价格大幅震荡。
从目前情况来看,国际经济形势恶化对中国进出口的影响可能进一步加深。但保持中国对外贸易平稳较快发展仍有不少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
一是中国出口产业已经形成较强的竞争优势。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已经形成了一批有竞争力的产业和企业,综合配套能力和劳动力比较优势仍较明显。特别是近年来企业不断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加强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研发,积极培育和发展自主品牌产品,综合竞争力不断提升。
二是在国际经济下行的情况下,中国出口的产品仍有明显的竞争优势。国际市场需求减弱,首先将影响高档产品的需求,而中国出口的产品主要属于中低档,大部分产品是日用消费品,在质量、价格、性能等方面优势相当明显。在消费者收入预期不稳的情况下,对中国出口产品的需求可能还会增加,某种程度上可以说还是一个机遇。
三是出口企业应对外部环境变化能力不断增强。2005年汇改以来,人民币累计升值20%左右,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率下调。今年以来,国际市场需求减弱,但前三季度出口在去年全年出口12181亿美元的基础上,仍保持了较快增长的势头,充分说明了中国企业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能力明显增强。
四是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市场还有很大潜力。随着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的深入实施,近几年,中国对巴西、印度等发展中新兴市场的出口持续较快增长,但对这些国家出口占中国总出口的比重还不高,进一步开拓市场还有潜力。
最近,为应对国际经济形势变化对中国进出口影响,缓解企业经营压力,国家上调了部分纺织品、服装、玩具、家具和高附加值的机电产品出口退税率。同时,国家还将进一步改善对外贸易环境,包括进出口管理、通关便利化、进出口税收、外汇管理等方面,采取必要措施,支持优势企业和产品出口,鼓励金融机构增加对中小出口企业贷款,拓宽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增加国内需要的产品进口。
综合分析,2009年中国外贸发展既面临着机遇,也面对着挑战,总体机遇大于挑战。既要充分估计国际经济环境的复杂性和严峻性,深刻认识保持中国对外贸易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性和艰巨性,增强忧患意识;又要正确认识到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不断完善政策,加强企业管理,加快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步伐,坚定信心,有效应对,努力化解和应对外部冲击。
来源:商务部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