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危机之下,世界经济形势扑朔迷离。抽丝剥茧,了解“常量”与“变量”,方能揭开迷雾,探明真相。
近两年,世界经济形势风云激荡。从美国次贷危机到国际金融危机,从虚拟经济到实体经济,从发达经济体到发展中经济体,危机愈演愈烈,世界经济一度风雨飘摇。
最大的“常量”
到2009年年中,世界经济形势最大的“常量”就是:在经历了去年年底和今年年初的世界经济急剧下滑后,随着各国经济刺激措施逐渐发挥作用,世界经济“自由落体”式下滑可能引发的崩溃式风险已经减退,一些国家和地区经济形势,尤其是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地区经济形势开始逐渐趋稳。
对于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如果用天气来比喻,就好比在暴风骤雨、电闪雷鸣过后,瓢泼大雨已变成绵绵细雨。但阴云仍在,何时才能雨后天晴、风和日丽尚难判断。如果用医学情况来比喻,就好比一个重症病人一度生命垂危,各项生命体征警报频传,但在医护人员全力抢救后病人情况终于趋于稳定,已暂无生命危险。但病情反复风险仍在,病人何时才能重返健康仍难以预料。
巨大的“变量”
不管用哪一种比喻,有一点毫无疑问,那就是:当前世界经济形势,既有总体经济形势渐趋稳定这一“常量”,但同时也包括巨大的不确定性这一“变量”。
谈到“变量”,从短期看,世界经济面临的主要风险包括:发达经济体经济下滑速度虽然放慢但总体下滑趋势仍未扭转,全球主要金融市场大幅反弹但能否持续复苏仍未可知,金融机构资产负债表修复工作仍有待完成,不少国家失业率仍在攀升且消费不振,全球范围内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阴魂不散,原油等大宗商品市场投机风潮再起等等。
从中长期看,世界经济面临的主要风险更加不容忽视:全球经济再平衡调整前景难料,国际经济和金融体系改革任重道远,发达经济体中央银行为应对危机所采取的种种放松银根政策有可能引发新一轮资产价格泡沫,全球性通货膨胀甚至是滞胀风险仍挥之不去,主要储备货币发行国财政赤字飙升有可能引发新的汇率动荡等等。
虚假的“黎明”
美国摩根士丹利亚洲区主席斯蒂芬·罗奇曾提出,应警惕美国经济出现。他认为,美国经济在经历了去年年底和今年年初的严重下滑后,今年下半年出现一定程度的增长并不为奇,但一看到美国经济出现增长就断言美国经济衰退已经结束,实属为时过早。
罗奇的话,适用于美国经济,也适用于世界经济。正是由于存在种种短期和中长期风险,每个国家和地区都应警惕经济出现“虚假的黎明”,而应为持久应对危机做好准备。
总结今年上半年世界经济形势,了解其中的“常量”,有助于各方增强信心,以便为继续争取世界经济早日复苏而努力;了解其中的“变量”,有助于各方把风险和困难想得更充分一些,从而避免当前危机重演,争取实现世界经济的可持续复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