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fore china joined the wto,the bulk of asean countries had similar industrial development conditions and production conditions to china,such as cheap labor,extensive land and abundant resources. through years' development,china has set up a complete industrial supply chain and the position of the "world workshop" remains unshakable.
在中国加入wto之前,东盟多数国家与中国具有相近的产业发展状况与生产条件,诸如廉价劳动力、广阔的土地、丰富的资源。过去东盟国家与中国竞争外销欧美的订单,经过多年发展,中国已经建立起完整的产业供应链,“世界工厂”的地位难以动摇。但俗话说:打不过他,就加入他。中国经济政策的转变为东盟国家提供这样的机会。
“1 6”带动货量成倍增长
无论在出口产业或者是内需市场的发展上,中国都需要东盟国家的原料,其中运输的货物包括棕榈油、橡胶、木材等原料以及海鲜、肉品、蔬果等食材。若干产品在几年前就开始以优惠关税的条件出口至中国。历经多年出口导向的经济增长之后,中国调整产业政策方向,积极地扩充内需市场,以减少对外贸易失衡的压力,并降低对外出口的依存度。中国内需市场可望为周边同家带来新的发展机会,让东盟从与中国的“竞争者角色”转变为“供应商角色”。
自
欧美地区今年的消费需求虽然有明显的提升,但去年欧美从远东进口量的增长只是抵消前年同期的衰退,将货量逐渐拉升到2008年金融风暴之前的水准而已。反观远东地区在中国扩大内需与自由贸易的带动之下,有效降低全球景气衰退的冲击,近洋市场去年全年的货量仅下滑2.6%,这两个时期的表现都明显优于远东出口到欧美的远洋市场。近洋市场在全球金融风暴的冲击之下,始终保持强劲的抗跌性,今年在自由贸易风潮的带动之下更展现高速的增长。
航线增加、船型放大及码头扩建
中国与东盟签署自由贸易协定之后进出口货量大幅增长。截至2010年底,市场已经增长26条往来东盟与中国的近洋航线(详见表1)。
金融风暴之前的市场繁荣加速大型船舶的订造,截至2010年底,全球大型集装箱船的数量增加到335艘,而未来3年预计还会再增加200艘。随着远洋航线的船型放大,替换出来的中、小型船转而投入区域航线。这个连锁效应逐渐扩散到近洋市场。过去受到东盟码头的限制,近洋航线的船型大多是以3000teu以下的小型集装箱船为主。不含远欧与中东航线的近洋航段,目前已经有6条近洋航线配置4000-5000teu的超级巴拿马船。未来随着东盟码头的扩建,我们预期近洋航线的船型还会持续放大(详见表2)。
现代化的港口已经不再单纯是货物的交换场所,而是国际供应链的重要环节。如果码头的作业能力无法配合航线增加同步扩充,就会降低货物的运送效率,增加仓储成本,因而提高物流管理的不确定性,导致竞争力下降,影响厂商的投资意愿。所以要振兴对外贸易,最重要的基础建设就是码头。前述的运能增加突显出东盟许多国家码头设施不足的问题,包括印度尼西亚、菲律宾、越南等国的港口都出现严重的拥塞的情况。为了提高自由贸易协定带来的经济效益,东盟的贸易量会增加,连接东盟港口的接驳航线也会扩充运能。因此,东盟国家的码头建设也是为远洋航线的未来发展做好准备(详见表3)。
未来近洋市场仍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中国与东盟6个原始成员国的自由贸易协定生效之后,双边贸易大幅增长,也带动近洋航运市场的蓬勃发展。我们认为这个市场未来还会有新的增长动能与更大的发展空间。
1.从“1
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关税调降属于自由贸易协定的第一阶段,适用于东盟的6个原始成员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泰国、菲律宾、汶莱)。在第二阶段,东盟4个新的成员国(越南、柬埔寨、缅甸、老挝) 将在2015年与中国实现90%以上产品零关税的目标。这四国除了越南之外,制造业的发展程度仍然很低,出口到中国的货物以农作物、木材、水产等为主,从中国进口民生用品以及其他工业制品,在产业结构上与中国的互补性更高,资源、价格比中国更低廉,未来可望在自由贸易协定的架构下扩大双边贸易。
2.东盟内需市场的潜力
未来东盟国家在外销导向的经济增长之后,应该会开始发展内需市场。和中国一样,东盟国家有众多的人口,民众的消费能力可望随着经济增长大幅提升。但不同的是,中国是大陆型的国家,而东盟国家的领土遍及大大小小的岛屿。中国的区域均衡政策是从沿海开始往内地拓展,因此必须要兴建铁路与公路系统。未来东盟国家要发展区域均衡政策,须水路与陆路建设并重,特别是印尼、马来西亚与菲律宾。
假设未来中国与东盟之间的产业互补性没有显著改变,东盟国家在发展内需市场与扩大城镇化的过程中,会大幅增加对大陆家电与民生制品的需求。另外,东盟伙伴之间的经贸往来也会更加频繁,带动区域的货量增长。因此,我们预期未来近洋市场的规模将会持续扩充。
3.中国台湾与大陆签订ecfa
由于目前台湾与大陆受惠ecfa的商品项目只占个别出口总值16%与10.5%,显示未来还有相当大的开放空间,可望为两岸航运市场注入持续发展的动能。
4.中国台湾与东盟洽签fta
继两岸签订ecfa之后,中国台湾随即与新加坡签订“洽签自由贸易协定的意向书”,将在wto的架构下,正式展开自由贸易谈判。新加坡是东盟的成员,也是东南亚的经济中枢。凭借这项优势,未来台湾与新加坡签署经贸协议之后,就如同掌握进军东盟其他国家的敲门砖,有利台商在东盟市场的布局,进一步扩大商机。
5.日、韩与中国洽签fta
在大陆市场上,韩国与台湾产品的重叠性很高,彼此的竞争非常激烈。台湾与大陆签订ecfa后,韩国贸易协会即发表回应ecfa的报告,指出韩国出口到中国的前20大产品中有14种将会受到ecfa的影响,大约占韩国对中国大陆出口总额的60%。未来在ecfa的架构下,随着台湾与大陆经贸协商的进展,更多台湾商品可望在大陆市场享有关税减免的优惠。因此,预期ecfa对韩国出口产业的影响还会持续扩大。
目前中、韩双方已经完成fta的可行性研究预计从2011年正式展开自由贸易协商。另外,中、日、韩也规划在2012年之前完成三国fta的联合研究,并且将从2012年启动fta谈判。
6.后续发展:“3
继日、韩在2008年与2009年与东盟完成fta的签署之后,去年中国大陆分别与东盟、台湾签订fta与ecfa,而日本与韩国也在积极与中国大陆进行fta的协商。随着亚洲自由贸易风潮的持续发展,预期未来这些个别的经贸协定有可能进一步整合,形成中日韩与东盟共同参与的东亚自由贸易区。
未来随着全球景气复苏与亚洲自由贸易的发展,可望维持强劲的增长动能,甚至有机会在货量规模上与太平洋市场、远欧市场并驾齐驱。因此,我们相信近洋航线将成为集装箱航运市场未来的新焦点。